探索“5531”新模式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瓮安推进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公众全民讯(龚超 郭飞杨 王登伟)瓮安县地处黔中腹地、乌江中游,县域面积1974平方公里,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产丰富,居住着汉、苗、布依等22个民族,人口45万,是一个革命老区。
瓮安:因1934 年12月31日于遵义会议之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猴场会议而载入史册。
瓮安:又因六年前,发生了震惊中外的“6.28”群体性事件,给党和政府的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六年来,瓮安县深刻汲取教训,始终坚持“不忘教训、牢记宗旨、执政为民”的理念,坚定走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科学发展之路,从微观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了“5531”(即增强“五位一体”的功能,搞好“五种力量”的整合,满足“三个层面”的需求,贯彻“一条红线”)治理模式,推动瓮安实现了由乱到治、到大发展的深刻变化,翻开了瓮安发展的新篇章。
一、增强“五位一体”的功能
近年来,瓮安县始终把处理好改革、发展、民生、稳定的关系作为前提,统筹好经济发展、基层基础、社会管理、民生保障、生态保护“五位一体”的工作,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方面,确立了“立足黔中、融入贵阳、连接成渝、面向珠三角”的发展战略,坚持“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文化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围绕“一个中心、三个基地”(建成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黔中物流基地)的目标,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强化社会管理方面,瓮安县委、政府提出“三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支持、最大限度解决、最大限度予以组织保障)和“三个落实”(有政策的不折不扣兑现落实,没政策的借鉴好的做法抓落实,既没政策又无经验借鉴的创新抓落实),对政法部门在人、财、物上给予充分保障,大力实“135工程”,狠抓平安创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近六年来,全县未发生一起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治安刑事重大案件。先后摘掉了政法维稳方面六项“后进”帽子,荣获了“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优秀公安局”、“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07年至2013年,全县群众安全感连续五年排名全省前四名;政法公安机关满意度连续三年名列全省第一。
夯实基层基础方面,一是深入实施扩权强镇工作,开展乡镇、村行政区划调整,推进区镇合一、镇园合一改革。二是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立基层组织局,建立城乡“双向组织生活”模式,有力推动城乡党建统筹发展。三是抓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开展“党员在身边、干部在一线”活动,与困难群众结对“认亲”;推行“公章下乡”、“事务代办”,“助村警务”;探索推广“我为他人守一夜,别人为我守一月”的农村治安联防机制。四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立农村事务“三议三公开”制度,让群众的事情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干、群众管,激发基层群众自治活力。
民生保障方面,每年安排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六年来,累计投入民生资金达45亿元。一是让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新建、改扩建了一批学校,着力解决了上学难、“大班额”、“出租屋”等问题。二是让人民享有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着力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新扩建县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室,有序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试点,实现农村合作医疗100%覆盖。三是让人民享有更好的社会保障,新建乡镇敬(养)老院8个,建设保障性住房11354套(含在建),改造农村危房7980户;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每年预算3000万元实施“万名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富工程”;全县6595名被征地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失地农民提供更优的生活保障。四是让人民享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启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产权制度等改革,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守住生态底线方面,一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石漠化治理工作。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己达49.5%。二是强化环境治理,严格把关新引进项目,坚决不引进“三高”企业;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点水质和空气质量监测与管理,全县集中饮用水水质和空气质量达标率分别保持在98%和95%以上。三是建设生态园区、绿色城镇和美丽乡村,致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瓮安。
二、搞好“五种力量”的整合
充分整合党委、政府、群团、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五支力量,实现综合施治,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把方向、谋全局、抓大事,创造条件支持政府履行社会治理职能,引导各方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着力推动社会治理理念从重人治向重法治转变、治理体制从重政府主导向重社会参与转变、治理手段从重控制向重协商转变、治理方式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治理模式从重规则向重民意转变的“五大转变”。二是发挥政府的具体负责作用,该由政府负责的事做到人员、投入、工作、责任、成效“五到位”,不该由政府管理的社会事项放手让社会组织去做,进一步清理和规范社会管理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强化政府的经济发展、公共建设、社会保障职能,推进服务型、高效型政府的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综合运用经济调节、行政管理、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三是发挥群团组织的参谋助手作用,坚持党建带群建,建立健全了工会、妇联、团委、统战、关工委等群团组织的县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创建了“农民工子女之家”、“流动妇女平安之家”、“留守儿童之家”、“阳光驿站”、“日间照料中心”等10余个社会服务平台。五是发挥志愿者队伍的补充参与作用,成立了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建立了“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的管理体系,全县现有注册志愿者24369人,其中,干部和党员志愿者2800余人,青少年志愿者21000余人,巾帼志愿者340余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220余人,“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30余人。
三、满足“三个层面”的需求
第一个层面是满足好生理这个最基础的需求。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保障:一是立足生存保障,发挥好政府的“兜底”作用,兜住低收入和困难群众的基本需求,确保人人都吃得起饭、穿得上衣、住得起房。二是立足生命安全,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成立反恐处突大队,常态化开展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三是立足身体健康。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了城乡医保、医疗救助制度,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全县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四是立足家庭和谐,每年投入3000万元鼓励扶持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就业,使其就近照顾家庭、关爱家庭;关爱失独家庭和计生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将他们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第二个层面是满足好物质这个最根本的需求。坚持把人民 群众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得到更好的实惠作为工作的最大目标和最高追求。围绕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落实和制定出台强农惠民政策及措施,提高群众物质生活水平。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城乡群众收入,加快产业规划和环境整治,打造更加优良的人居环境和发展条件,推动全面小康创建。2007年到2013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8278元、2550元增加到20017元、6492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亿元增长型119亿元。
第三个层面是满足好精神这个最核心的需求。深入开展社会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共同理想构筑“精神高地”;建立“道德讲堂”190个,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以创建“信用瓮安”为抓手,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向社会公开采购公益文艺节目服务群众,“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被列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深入挖掘瓮安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龙狮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辞赋之乡”和“瓮水长歌”等系列文化品牌,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文化自信和自觉;着力打造国家5A级景区——猴场古邑区,恢复千年古镇的历史风貌。
全民健身广场舞蹈。
四、贯彻“一条红线
瓮安县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实现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条红线,成立了县、乡镇(办事处)、村(社区)群众工作委员会(中心、站、室),充分依托这条纽带,强化好“五位一体”的功能,发挥好“五种力量”的作用,满足好“三个层面”的需求,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县成立群众工作委员会,下设“三办一中心”,即县综治办、县维稳办、县联席办、县群众工作中心。群众工作中心由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群众诉求办理中心、县人力资源市场组成。群众诉求办理中心与信访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管理体制,信访局原科室整体入驻,另设接访调处窗口、便民服务呼叫中心、书记县长直通交流平台。在乡镇(办事处)成立群众工作委员会,下设群众工作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综治办、维稳办、防范办。在村(居、社区)设立群众工作服务站,站内设立“两室八窗口”(调解室、谈心室、咨询接待窗口、综治信访窗口、人民武装窗口、党务政务窗口、计生卫生窗口、民政社保合医窗口、农业林业水利窗口、村建国土安全管理窗口);在已撤并的自然村(社区)设立群众工作室,村居民小组设群众工作员,自然村聘请群众担任调解员。形成了“一门受理、窗口运作、统一管理、限时办结”的工作机制,为群众提供“一厅式服务、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服务,采取窗口调处、联合调处、重点调处“三级调处”方式化解各类矛盾,确保群众诉求事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六年来,瓮安县通过不懈探索和努力,逐步形成了“5531”的社会治理模式,推动实现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化、作风建设常态化、社会管理精细化、基层党建科学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五个化”变化,取得了执政为民意识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夯实、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的“五个明显”成效。
瓮安六年的发展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发展观,发展不但能更快,而且会更好。
千年古邑,红色瓮安。富于艰苦奋斗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革命老区人民,乘着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的东风,在新的历史阶段正谱写着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宏伟篇章。
中国法治法制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